当前位置:首页>动态要闻
用小程序“点亮”乡村发展的新可能
——百所高校、万名学子齐聚2022中国高校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
探索助农新形式
时间:2022-09-05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文章作者: 【 字体:  】 打印本页

  “明明拥有众多4A、5A景区,河南土生土长,酷爱旅游的我竟不知道辉县的存在。”家在河南南阳的石淇帆决定用小程序“做点什么”。

  “藏在深闺”的家乡风景如何擦亮“名片”被更多人看到?“乡村名片”的设计者广东学生李颂超知道还有太多美丽的村落等待人们发掘和关注。

  新疆地广人稀,物流成本高,怎样用数字工具解决当地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快马带货小程序的开发者吾拉尔一直也在思考。

  带着这些助力乡村发展的心愿, 在今年3月底开启的2022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中,超过1万名高校学子从乡村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以2000余件作品探索用数字科技助力乡村发展。8月25日,小程序大赛决赛举行。此次大赛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指导,清华大学与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联合主办,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协办,乡村建设高校联盟支持。    大赛组织方表示,近年来,一大批大学生投身乡村发展,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提升创业水平,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赛事引导大学生心系三农,把准了时代脉搏,回应了时代需求,是大学生展示涉农项目创意的重要平台。未来希望更多有情怀、有梦想的大学生到广阔农村创业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谋划:突出实用创新聚焦乡村振兴

  “村里的支柱产业苹果丰收了,以前大多是本地消化,小程序能不能帮我们把苹果迅速卖到外地?”“村里有时会因为建房、种植、赡养等事情起了矛盾冲突,有能够很容易就能寻求到法律援助的小程序吗?”......

  作为今年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的协办方,从年初1200多份问卷调查中,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通过调研各地村民们的日常难题,总结出了他们的实际需求。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内容生态总监王晓雁介绍,一些乡村的村支书等基层干部在问卷中反映,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常常需要快速传递并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希望能有数字化工具来提供帮助,以提高效率。不少基层小商贩也期待着小程序能帮他们迅速打通在线结算营销等一系列环节,从而优化管理,降本增效。     其实这些问题只是乡村生产生活涉及的一些“小问题”,更多村庄县城的商务、政务、生产、生活服务等多维度的需求和解决方案,还等待着数字科技的创新和推进。当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

  基于这样的背景,为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今年的小程序大赛比起往届,更具“乡村味”,将重心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实用性和落地效果评估比重。用代码改变世界,本次大赛以“用科技创造社会价值与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鼓励青年学子从乡村实际出发,基于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和理解,将自身创意通过开发小程序等数字工具落地实现,探索解决乡村发展中一个个具体问题,体现个人开发对社会的价值。

  自3月面向全球高校启动以来,大赛共有海内外12678名学生报名,3883支队伍参与,涉及915所高校,共提交2003件作品。最终,在25日的决赛中,共产生一等奖12名,二等奖24名。针对大赛产生的所有优秀作品,腾讯将提供共50万元的奖金激励。

  初心:找回乡村“存在感”与文化自信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南阳人,22岁的石淇帆酷爱旅游。然而在2021年6月前,他不知道家乡河南还有个叫“辉县”的地方。即便在驴友中是小有名气的宝藏风景地,但不同于在家乡时常谈到的郑州、南阳、许昌、洛阳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名城,更多人对辉县知之甚少。

  去年趁着毕业旅行,他和同学专程去辉县的宝泉水库游玩了一天,迅速被当地的风景所“震惊”,感慨起自己的“无知”。他这才知道,辉县北依太行山,南眺黄河,是一座集壮美太行山水和厚重文化底蕴为一体的历史古城,辖区内拥有不少5A、4A级景区。 

  让更多的人看见辉县、看见乡村,是此次石淇帆设计“辉游玩”的初心。石淇帆将其定位为一款了解专门介绍河南辉县旅游资源和特产的小程序,用户登陆小程序,可以看到关于辉县的景点介绍、出行攻略、门票优惠、拼车信息、当地特产、最新防疫政策等各种信息。石淇帆告诉记者,这款小程序未来还可以复用到更多乡村。

  “最难的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怎么通过包括语音、视频、360度全景图等多种形式来展现辉县的风貌,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石淇帆称,智能旅游规划是他们团队的核心亮点。为最大限度方便游客,辉游玩还能根据游玩时间和用户自主选择的几个景点,为其按照时间顺序一键生成游玩计划。

  这种跟石淇帆想法一致的还有来自广东的李颂超,可喜的是,这两个团队都取得了大赛前三甲的好成绩。“我希望通过‘乡村名片’让大家看到村庄,关注村庄,连接村庄,改变村庄。” 他和团队小伙伴一起,开发了“乡村名片”小程序。每个人都可以打开“乡村名片”,编辑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村庄的信息。

  中国还有太多宝藏乡村等待着大众关注。目前,我国县和县级市数量分别为1472个和394个,几十万行政村。不少古村落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如今却“存在感”极低。

  “我见过很多美丽的村庄,但它们中不少人员凋敝,风景和农产品无人知晓,一些古村落正面临消失的困境。” 李颂超在调研后发现,目前市面上旅游平台不少,但其内容多为乡村旅游商业化内容,不能代表乡村整体形象;另外乡村硬件设施较为薄弱,且缺乏专业人才对乡村对外形象进行传播,太多的村落等待着被挖掘、宣传。

  李颂超希望,通过“乡村名片”,旅游者可以作为“共建者”,一起参与记录和保护更多的美丽村庄。用户在旅游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就可以打开“乡村名片”小程序,编辑自己喜欢的村庄信息;甚至还可以手绘地图,为其它的游览者提供向导。目前,“乡村名片”已经点亮了173个乡村。

  “乡村名片”里摄制精良的图片、流畅优美的文案曾被大赛评委点赞,这些精致的资料背后都藏着一颗颗热爱家乡的心。“其实开发前期的一些名片资料都是我在一些旅行平台上找专业旅游博主授权来的。”李颂超说,“这些摄影师和KOL听说我是公益推广乡村,都很兴奋,还主动提供了更多精美的资料让我免费用,我真的非常感动。”

  李颂超这才发现,原来“让自己的家乡被更多人看见和关注”是一个不小的需求。中国绝大部分人都有乡村和乡镇生活的经历,即便后来成为了“城市人”,但他们助力家乡的情怀从未改变。

       关注乡村文旅的参赛团队还有很多。“水墨徽韵”,是推介安徽宏村古村落的一款小程序;“热风青年”,则在推介广东河源“蓝染”非遗;“享村生活”,则类似于一站式村庄的小程序。

  行动:着眼“刚需”回应社会热点

  在今年的大赛中,不少青年学子从社会热点出发,探索解决乡村实际刚需问题。冠军作品“快马带货”就是针对新疆地区的“带货需求”而设计的。

  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的新疆女孩吾拉尔·萨勒达提,一直有个创业梦。“当时我一看到今年的主题跟乡村振兴相关,立马想到了我们新疆不少优质农特产品卖不上好价的问题。其实我一直想做点什么,这次比赛是个好机会。”自小生活在伊犁农村长大的她,希望用小程序解决新疆地区“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农特产品滞销问题。

  “参加这个比赛的很多人都是计算机专业的,其实我是学会计的,但因为我一直有创业的想法,也参加了不少学校创新创业的活动,想解决新疆农产品带货的念头很早就有了。”吾拉尔从学校网站上看到比赛后,径直找到了大赛在校联系人袁敏老师,希望得到专业支持。

  “虽然吾拉尔刚开始的想法并不成熟,但我为她想为家乡做事的想法感动。新疆地广人稀,比起‘最后一公里’的成本问题在新疆地区是更突出的,是实际存在的刚需。”指导老师的加入让吾拉尔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十足的信心。

  新疆地区地域辽阔,村庄之间距离远,快递配送的成本比中东部地区高不少,常常是想买东西的收不到、想卖东西的没渠道。吾拉尔回忆起在老家,因公共交通不方便,不少村民平时去城里都是坐“小车”(当地自发的顺风车)。其实很多人都有小型带货需求,已经有的土办法是让这些顺路的司机捎过去。 

  “我们的小程序提供了类似‘货物的顺风车’的功能。想带货的人在平台上可以预约,完成订单后钱进入到带货人账户。再多付点路费。”据介绍,该产品4月开发,5月上线以来,已经有2000多笔订单。小程序还增加了新疆特产的展示窗口,帮助其宣传和销售。

  在地推广,吾拉尔获得了当地村政府的支持。她告诉记者,在自己的新疆老家父母辈的老人基本都用上智能手机了,微信是他们最常用的App。“小程序就在微信里,村子里的老人并不觉得陌生,我在村里定时组织的‘夜校’宣讲的时候,很多人对我们的产品都挺感兴趣的。”

  特别是小车司机吾仁别克的鼓励让她感到自己做的事情的“意义感”。“你们这个好啊,以后我带人的时候顺便帮着带带货,线上就能直接接单收钱。”

  针对当地少数民族使用实际,吾拉尔团队还专门给他们的小程序增加了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切换功能,方便更多少数民族同胞享受数字化的便利。

  今年“长沙医学院后街自建房坍塌事件”曾冲上微博热搜,在长沙上学的周纬杰经过调研后发现农村自建房危房的隐患更多,由此他决定和小伙伴们开发“助房安”小程序,旨在帮助农村低收入人群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普及相关知识。村民可上报危房情况,待管理者查证处理。

  四川大学的大三学生李丹从近期新闻热点中关注到了农村家暴问题。她和同学一起,开发了“守护乡家”小程序。如何给被家暴的群体提供更实用的帮助?李丹在小程序设计中,以反家暴知识科普、类案查询为主要核心功能,辅助以论坛交流、在线专家咨询、法律文书助写、一键求助等功能,实现集“科普-辅助-帮助”于一体的反家暴小程序。同时,小程序还提供定位筛选服务,向用户提供最近距离的救助服务。 

  来自山东的刘少磊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则开发了一款《乡村红丝带》的小程序,致力于乡村艾滋病的预防和阻断治疗,增强农民防艾意识。这款小程序以山东的一个地区为基点,进行社会公益性开发,未来还希望能够普及于全国各地的乡村。“我之前当过艾滋病预防方面的志愿者,深切地体会到了防艾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刘少磊说。

  未来:期待更多数字工具落地应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应用场景,是微信小程序的使命之一。微信小程序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小程序日活跃用户突破5亿,广泛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生活化服务场景。对于乡村振兴领域来说,小程序“无需下载、用完即走”的便利性也极大降低使用门槛,便于村民快速了解、接受并应用到日常所需。同时借助微信生态体系,村民能够在小程序使用越来越多的能力辅助生产生活、高效办事,在非常多的场景都能被很好运用。

  据悉,自2018年首届微信小程序开发赛举办以来,参赛人数累计已经超过6万余人,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和海外赛区。从往年的获奖作品来看,小程序大赛致力于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痛点。

  微信事业群市场部总经理朱利群表示,希望未来更多青年学子能够创造出更多可以解决实际需求的小程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和发展。小程序大赛也因此能为乡村数字化建设挖掘更多专业人才。

  “小程序大赛就是一次社会‘共创’的生动案例。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个人,正积极投入其中。”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在致辞中表示,要想解决好现存的乡村发展的问题,往往不能只靠单方创造,而是各方达成共识,在技术的推动之下形成共享发展的模式,最后才能促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创造。希望今后能促使更多的小程序作品在乡村真正落地开花,让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高校大学生以小程序开发这种形式参与,特别是未来小程序落地应用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势必有更多的开发者和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公益人士,加入这场接力赛,推动更多的数字化工具在乡村生根发芽。

 

作者:欧阳靖雯(农民日报记者)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