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动态要闻
巧思变废为宝助力绿色发展 ——天津福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王宽
时间:2023-08-21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文章作者:王宽 【 字体:  】 打印本页

  

  王宽,1975年生,天津市河西区人,天津市南开大学学士、正高级农艺师,现任天津福盈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市京津产业协同发展协会会长,天津市大数据产业联盟理事、长春市绿色产业联盟理事长,曾荣获第六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创意项目大赛决赛农产品产销赛道二等奖。

  扎根农业以专业助推乡村振兴

  1997年南开大学毕业后,王宽先后就职于中化天津公司农化部、天津市农科院等单位,2014年,他毅然辞掉了国企工作,致力于研发碳重生废弃物智能处理技术及装备。近25年工作中,他与农业结下了深厚情谊。

  传统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落后,处理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大,处理不彻底,肥效不稳定。随着人们对安全和健康的关注,“用绿色肥料,种有机作物,吃安全蔬菜”成为关系民生的大事。如何改变现有的施肥习惯,如何修复“元气大伤”的土壤环境,如何避免土地污染问题加剧恶化,成为他多年精心致力研究的课题。

  秉着对未来绿色农业发展的一片憧憬和一腔热忱,王宽将多年的研发成果,运用于实际应用中,于2014年成立了天津福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福盈农业”),通过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多元化发展,研发示范“碳重生农林废弃物智能处理新模式”,迅速敲开了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大门。

  深入实践专注碳重生智能处理研究

  投身农业这片“绿海”的王宽,始终认为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福盈农业要做的就是,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从根源上修复土壤生态环境,提升土壤地力肥效,降低化肥农药用量,为种植真正安全、健康的粮食作物提供优质、高效的绿色肥料。

  为研发“碳重生”智能处理技术及装备,王宽前往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黑龙江、海南、新疆等20多个省区的肥料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8年1月,王宽带领公司自主研发出“碳重生”智能化处理技术及装备,实现了2小时快速处理农业废弃物的目标,打破了农业废弃物处理行业的“技术瓶颈”。“碳重生”智能化处理装备以农业废弃物为处理目标,经过快速腐熟高温酶解技术后,生成安全稳定有机肥产品,再撒施到周边农业合作社设施蔬菜中去。从原料进厂检测、生产过程管控、出厂质量把关、作物改善状况、品相增产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多次试验分析调研走访,工厂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规范。“碳重生”智能化处理新模式将传统堆肥技术进行工业化模式改革,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有机融合、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融合、高效和安全健康的有机融合。

  目前,福盈农业已实现年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20余万立方米,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极少,处理后产物可直接还田。通过对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

  精益求精研发小型化移动处理装备

  夏秋收获季节,堆在田间地头的作物秸秆和杂草是各地政府严管严查的工作对象,有的地方还专门设置巡查员,在田间地头开展禁烧工作。但即便如此,在生态环境部官网公布的全国秸秆焚烧火点监测中,河北、天津的火点“上榜”频率仍然较高。王宽带领研发团队对工厂附近小麦、水稻、番茄、辣椒、葡萄等多种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秸秆,进行“破碎分解、酶解反应、养分循环检测、碳排放指标监测”等多方面的研究后,研发出专门针对各种作物秸秆的酶解反应剂,并着手研制小型化移动式“碳重生”智能化处理技术及装备。该技术及装备主要针对不同有机废弃物特点,结合场地多变、现有设备、原料来源等特点,适合小型养殖场、作物秸秆收集地、田间地头等场所,可原位就近就地处理有机废弃物,无需申请建设用地指标,既节约运输收集成本,又兼顾防疫风险等难题,而且生成的有机碳肥无需陈放可立即使用,有效解决废弃物占地大、分散广等难题。他们也会根据营养需求、土壤肥力、生长环境等因素,生产适宜不同作物的专用有机碳肥,并在作物上开展田间验证试验,继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使用小型化移动处理装备处理尾菜


  硕果累累打通废弃物处理“最后一公里”

  2020年,经科技部鉴定,天津福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碳重生智能化处理技术及装备”,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依托该技术申请发明专利5项(目前处于实审状态),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4项、软件著作权26项,发表论文20篇,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截至目前,碳重生农业废弃物智能处理项目正在进行全国布局,已落地10个省35个县市,主要应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矿山修复、栽培基质等多个领域,为用户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期间,通过实施碳重生农业废弃物智能处理项目,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建立有机废弃物高效高值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示范区,开展新模式技术培训200余场,为行业培养新型技术人才。同时该项目也为解决当地农业有机废物造成的环境风险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目前,企业已带动2000余人就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在项目示范和推广过程中,除带动原料收集、储存和运输行业的参与,也吸引一批生物科技企业深度参与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组织开展新模式技术培训


  当下,国家对食品安全重视力度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越来越关注,农业生产对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越来越重视,该技术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示范,将是未来福盈农业的发展方向。王宽说:“尽管有机固废处理成本高、竞争大、利润薄,但是相信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先进成果的推广示范,新技术会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在减碳降碳固碳方面发挥出显著作用,助力‘碳中和’‘碳达峰’。我愿终身致力于农业废弃物环境治理资源化利用工作,真正实现绿色生态农业,打通废弃物处理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王宽 责任编辑:贾廷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