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士林桑蚕产业转型升级
练就“金刚钻”,养蚕创新路
“要将传承千年的桑蚕产业转型升级为工业模式,能依靠的只有科学技术。”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刘丽早已成竹在胸。摆在她面前有四个难题:培育能吃饲料的蚕宝宝、为蚕宝宝研制“营养可口”的饲料、为蚕宝宝打造恒定的“住宅”、营造蚕宝宝生长吐丝的最优环境。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人才技术才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刘丽通过在全国奔走,几乎访遍了行业顶尖人才,并与湖南省蚕科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聘请资深专家成立了研究院。
历经12年的潜心研发,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培育出了饲料喂养的蚕品种;创新了饲料配方,突破了传统桑叶养蚕的季节限制;创新了蚕丝加工技术,解决了丝绸产品“易起皱、易老化褪色”的难题;革新了传统的缫丝技术,让蚕丝加工生产效率提高了15倍。24小时自动喂养的工厂化、智能化养蚕体系,使劳动生产效率和单位土地面积生产量两项都提高了1000倍,产量更高,品质更稳定,试生产的蚕丝品质达了国家5A标准。“蚕宝宝吃的不是传统的桑叶,而是通过几万次调试复合而成的饲料,这种研发如同在一座荒岛建立自己的一套标准,这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项目,而是一个多技术集成项目,包括蚕品种选育、人工饲料、配套蚕框、病害防治、生产设备、养蚕车间等等,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摸索,去试验、去定型,失败很多,风险巨大。”通过与业内专家不断交流与学习,刘丽从蚕桑“小白”成了“半个行家”。
2020年雅士林工厂化养蚕项目的理论基础与科研成果已呼之欲出,亟待落地成型。项目落在何处又让刘丽犯了难。为了确定项目选址,刘丽带领前期考察团队历经大半年时间,足迹遍布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四川以及湖南各地。幸运的是,工厂化养蚕项目得到了长沙市委、市政府极大重视,相关部门多次前往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调研,最终确认了项目的可行性。2021年,项目成功落户浏阳经开区。刘丽带领团队靠前调度、协同管理团队,最终将400多天的主体车间工期缩短60%!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试产的湖南速度。
自动喂养的工厂化、智能化养蚕体系
拉通“全链条”,创造新价值
2022年9月24日,位于浏阳经开区的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70亿元,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全面投产后可年产蚕茧50万吨,产值超300亿元,占领国际丝绸原材料市场超50%,并带动65万亩桑园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上下游产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千年传统下,种桑养蚕从未分家,其中养蚕的投入更多、风险更大。
随着项目的投产,进一步保障了上游农户的利益,让其单纯依靠种桑便可营生,风险高的养蚕环节则交由项目的智能化设备。目前,已有效盘活近10万亩桑树林。下游段,项目的运营方中茧新科还将着力推动长沙蚕茧、生丝、面料、服饰、家纺、礼品等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利用蚕茧原料生产的带动效应、产业链整合的发展契机,引导和带动一批丝绸产业链下游优质企业落户湖南共同发展,推动湖南茧丝绸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两千年前,长沙出产过震撼世界的“素纱禅衣”,今天,同样在这片热土,一座闪耀高科技之光的蚕桑之城已然崛起。回望项目建设全过程,刘丽心中满是自豪:“虽然我不是主角,但这份家国情怀中有我,传承农桑文明中有我,弘扬丝绸文明有我,助力乡村振兴也有我,此生无憾矣。”作为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刘丽引领一批创业人才,怀抱着为传统产业打开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使命,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更好的“蝴蝶效应”,为乡村产业振兴装上科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