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仓,1984年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现任宁夏福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自治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银川市永宁县政协委员,2023年9月荣获永宁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新农人创业奖”,2024年7月被评为永宁县“引才大使”。
不断创新砥砺前行
马福仓15岁时就背井离乡到广东务工,也曾到北京、山东、云南等地工作过。多年的务工经历使得他在蔬菜销售的圈子认识了不少朋友,常和全国各地的菜商共同研究蔬菜销售渠道和种菜经验。
202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他观察到老家西吉县种植的西芹在南方市场销售得很好,实地学习、试种后,他发现这是一种从法国引进的芹菜品种,名叫“四季皇后”。这种芹菜可一年四季种植,产量高,亩均产量1万斤左右,鲜嫩水灵,晶莹玉脆,炒菜、凉拌都可以,还可以劈下叶片吃,留下中间的菜芯继续生长。
2020年底,马福仓在途径永宁县李俊镇金塔村的农田时,看到当地交通便利、农田规整,就找到村委会寻求合作。2021年春季他开始打井、铺设水管,与当地农户一起种植。当年就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这让周围的人看着惊叹!一个外来人干劲这么足,种个香芹种出了名堂。第二年,金塔村四组村民金旭文也尝试种了40亩,当年获益40万元。小香芹的引进试种成功,在本地掀起了不小的波动,很快周边农户纷纷租地,甚至辐射带动了周边连湖、青铜峡地区的农户。如今周边种植香芹面积从2023年的1万亩增加到2024年的2万多亩。
科技助力产品规模成型
在取得一定成绩后,马福仓更加坚定了香芹种植的信心。他常说:“干事业就得有胆量、有目标,既要有开四轮拖拉机的技术,又要有开奔驰的梦想。”
2022年9月,他在金塔村成立宁夏福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将小香芹做大做强并走向全国市场。公司以生产“绿色、生态、优质、有机”香芹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产业,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在永宁县农业推广中心专家的指导下,组成以村、合作社的种植户为主的技术骨干团队,赴山东等地交流学习,通过130余人次培训学习,公司骨干团队掌握了香芹从种植到采收的标准化种植技术。这种技术涵盖选种、种植、浇水、施肥、病虫防治,采收包装、冷藏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实现了香芹产业的统一管理和标准化种植,为种植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联农带农富农助力乡村振兴
自2020年创业以来,马福仓以种植香芹为起点,陆续创办蔬菜冷库与分拣中心,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他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高香芹品质,帮助农户增收;拓展产业链,实现产品增值,带领农户共同致富。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他建设冷凉蔬菜集配中心,推进冷凉蔬菜加工减损增效,加强蔬菜产后处理,提高冷凉蔬菜冷储运输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建立起完善冷凉蔬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并不断改善瓜菜生产条件,推动绿色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他打造具有可辨识、易流通、有内涵的蔬菜品牌,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产业链全程可监管、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冷凉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达1.5万亩以上,每年冷凉蔬菜加工、冷储及销售超过2万吨,助力当地蔬菜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公司通过统一采购种子、统一标准采收、统一分拣包装等方式,探索形成了适合当地发展的香芹种植模式,同时积极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减轻农户生产经营压力、破解销售难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取“致富带头人+田头市场+农户”经营模式,借鉴供港蔬菜发展经验,打造香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田头市场,搭建交易平台,形成“客商与农户直接交易”的联农带农模式,省去中间商赚差价。公司注册“永宁塞上香芹之乡”品牌,使种植地所在乡镇李俊镇获得“香芹之乡”荣誉称号,2024年该镇香芹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近年来公司吸收农民就近务工,在香芹上市期间(6月中旬-9月底),田间采收需用工200-400人,每人每天采收收入300-360元,月均收入近万元。田间清洗运输30人,平均每人每天收入600元。自建600亩香芹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来,平均年产值1380万元,净利润720万元。
目前,宁夏福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占地面积42亩,总投资3552万元。下一步,公司计划在距离福鲜基地2公里的李俊村再建设冷库10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做好新产品开发,不断开拓南方市场份额和销量。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可解决劳动力就业200多人。马福仓说:“我喜欢农业,通过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我把香芹从默默无闻做到了销往全国,很有成就感和荣誉感,政府给我相应的荣誉,我非常感动,希望通过努力带领更多家庭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