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农业 开展果酒研发
海红果树是我国稀有的果树资源,主要生长在秦晋蒙交界处的府谷县,富含人体所需铁、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尤以钙含量最多,被誉为“果中钙王”。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农村外出人口增多,对海红果疏于管护,这一稀有树种濒临消亡。
海红果树挂果
“这可是小时候被父亲珍藏在瓮里,而自己却不能轻易吃到的好东西啊!能不能把海红果进行开发利用,提升它的附加值呢?”面对自然落地而无人收摘的海红果,刘子贤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开始将目标转向海红果酒的开发生产。
2010年,他委托中国轻工设计院西安公司进行海红果酒的可行性研究,之后又委托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的专家进行果酒研发。在此过程中,为了确切获得实验数据、验证其效果,他花费数十万元建了一套小型果酒生产线。经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所检验,海红果酒富含人体所需钙、磷、氨基酸、黄酮和多酚类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
海红果酒在实验性酿造过程中,解决了高丹宁(即口感涩)、发酵慢、澄清难等关键问题,填补了海红果酿酒的空白。该项技术被确定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授权,获得2012年榆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刘子贤在海红果酒生产线上
心怀故土 助推农民致富
刘子贤于2010年正式注册成立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并于2011年在府谷县农业园区正式建厂。公司先后投资7800万元引进国际领先果酒酿造加工设备,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海红果深加工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可以达到5000吨。2012年开始规模化生产。只要海红果成色好、颗粒饱满,他都按比市场高的价格进行收购。一位果农握住刘子贤的手说:“是你创办的企业让我们看到希望,让海红果树重新焕发了生机。”
几年来,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先后与本地1000多户果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平均每年的海红果收购量在140万斤左右。在公司带动下,当地农民开始对海红果树重视起来,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建立了专业海红果种植基地。2020年公司被府谷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特别贡献奖”。目前该公司已经上市的产品有海红果酒、海红果白兰地、海红果利口酒、海红果饮料等,形成了3大类19种产品,基本实现了产品从原料收购、生产、储藏、销售等环节相互衔接、循环利用的一体化生产体系。
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
引进人才 提升发展质效
在公司管理上,刘子贤把人才的引进和为其提供、创设良好工作环境及保障作为重要环节来抓。目前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33名员工中,有教授博导1名,高级工程师2名,专业技术人员15名,他们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骨干力量。
2017年,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成立了“海红果研发中心”,致力于海红果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及营养价值研究。陕西科技大学将该公司定为研究生培养基地和本科生实习基地。2018年公司牵头组建了陕西省海红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次年又主导成立了府谷县聚金邦海红果农业专家服务站。这些举动为海红果综合利用、新产品研发、品种选育、品牌打造、质量安全等方面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了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产品营销上,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战略定位是立足本地、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通过积极参加政府机构牵头举办的大型博览会,不断宣传和提升产品知名度,与国内多家经销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府谷、榆林和西安布局实体销售网点;入驻抖音和快手平台,通过网络进行产品销售。
刘子贤与技术人员检查生产设备
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奋斗体会,刘子贤坦言,做成一件事,长期的坚持和韧劲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企业带头人必须勤于学习,在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自己首先要弄懂、搞清楚,并多听取专家建议,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失误。
刘子贤说:“当前农民都渴望致富增收,也有土地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但是缺乏资金和技术;而企业的优势就是有资金、有技术,懂管理、懂运营。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成就事业。”刘子贤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他坦言,自己奋斗的动力是源自于内心对事业的憧憬和渴望,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海红果在府谷县虽然是“小果子”,但却是大产业,只要方法对,找准撬动发展的支点,未来一定是可期的。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